能源是城市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四川是清潔能源大省,成都作為主要受端城市,能源價格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7月12日,成都“產業新政50條”正式發布,明確要降低要素成本,保持產業發展成本競爭優勢,其中能源保障就是重點之一。
今日,記者從成都市新聞辦獲悉,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和市發改委近日配套出臺了《關于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產業生態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產業能級能源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據悉,該細則共有3大版塊,14條細則,明確了成都如何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企業降低能源要素成本,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推進售電側改革試點,為重點區域、產業、項目優價供電
據悉,為推進售電側改革試點,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同市發改委在經過認真研究售電體制改革等相關政策、并充分論證售電側改革可行性基礎上,一致認為要有效破解電價瓶頸、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需培育成都的地方售電公司,由售電公司作為市場主體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長期躉購四川省水電、西北風電等優價清潔能源,并統一集中調度供應,降低成都綜合購電成本,以及企業用電成本。
可喜的是,這一改革目前已經有重大項目落地。2017年4月21日,成都與國電集團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充分利用國電集團公司的水電資源優勢,積極推進售電側改革試點工作,培育配售電市場主體,促成了成都工投集團、中國國電集團大渡河公司和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三方共同組建綜合能源公司,力爭于2017年8月完成電力交易中心注冊,開展配售電服務,助推成都產業發展壯大。
在實施電價精準服務方面,《實施細則》提出,通過綜合能源公司統一集中調度供應,為成都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項目提供綜合用能服務和優價供電。
具體來講,一是對“東進”“南拓”等重點區域、重點園區開展配售電試點,高起點高標準地推進區域內配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對落戶該片區的企業提供個性化綜合用能服務;二是對成都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等支柱產業,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優勢產業,人工智能、精準醫療等未來產業和招商引資重大項目,以及大數據、IT等高載電產業實施定制化優價服務;三是對新建電鍋爐和改造燃煤(燃油、燃氣)鍋爐等電能替代項目精準服務,執行0.105元/千瓦時(含線損)的單一制輸配電價,到戶電價由上網電價和輸配電價兩部分組成。同時,鼓勵綜合能源公司直接與年用電量100萬千瓦時以上的用戶簽訂優價購售電合同,讓我們更多的實體經濟享受到售電側改革試點的成果。按照上述售電側改革試點供給新模式,由綜合能源公司開展電力配售電服務,優價供電預期目標總體將控制在0.35-0.5元/千瓦時左右,比現行四川省銷售目錄電價0.6474-0.6774元/千瓦時(以大工業用電10千伏為準),整體降低26%—48%,能充分滿足高載電及成都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發展的電價需求,吸引更多企業及項目落戶成都,助推成都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強力推進電能替代,進一步放寬直購電交易、富余電能政策范圍
據悉,在強力推進電能替代方面,一是促進“以電代煤”,推動燃煤鍋爐等電能替代項目清潔能源改造。按照2017年成都市全域燃煤鍋爐“清零”的重大工作部署,積極推動全市范圍內現有在用燃煤鍋爐484臺全面實施“以電代煤”,可實現電能替代約20億千瓦時/年,可降低電費約6億元。二是促進以電代油,推動汽車行業能源消費改造。按照《成都市新能源汽車三年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和《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若干政策(試行)》,到2019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車新增3萬輛,保有量累計將達到4.7萬輛。配套建成充(換)電站600座、充電樁6.7萬個,滿足7萬輛以上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可實現電能替代約12億千瓦時/年,可支持新能源汽車行駛60億公里,降低電費約3億元。三是促進以電代氣,推動生活餐飲領域消費能源改造。目前,成都市商務委正在牽頭,對市域內碳燒烤、火鍋店進行清潔能源推廣應用,力爭年底市域范圍內火鍋店、燒烤攤全部使用電力能源,全面實現“以電代氣”和“以電代煤”,電能替代約13億千瓦時/年,可降低電費約3億元。
同時,就進一步放寬成都直購電交易、富余電能政策范圍而言,目前,四川省的政策是:大工業用戶年用電量達到600萬千萬時、新興產業年用電量300萬千萬時的企業,允許納入直購電交易范圍,增量即享受富余電量。2016年,成都有149家企業簽訂了直購電合同,交易電量達90億千瓦時,為企業降低用電成本5.8億元;70家企業享受了富余電量政策,降低用電成本3413萬元;2017年成都共有257家企業納入直購電交易。
為此,下一步成都將積極爭取省上支持,爭取進一步放寬直購電交易、富余電量政策范圍,對大工業用戶不再設置用電量準入門檻,鼓勵成都產業園區、更多的企業通過聯合、打捆等多種方式參與直購電交易,新增電量即可享受富余電量政策,給予用電企業更多選擇,盡可能降低用電成本。不再設置直購電交易準入門檻后,按照2016年我市直購電企業交易平均降低電價0.064元/千瓦時測算,預計直購電量150億千瓦時,可降低電費約9.6億元。不再設置富余電量準入門檻后,我市可享受富余電量政策電量將約為2.5億千瓦時,按增量電價降低0.3元/千瓦時測算,可降低電費7500萬元。
實施天然氣供給支持,進一步降低企業用氣價格
據悉,《實施細則》提出,成都將支持天然氣大用戶改轉供為直供,減少供氣中間環節。所謂“直供”,就是不經過城鎮燃氣公司,直接在氣源單位即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或中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輸氣站接管用氣。成都市域范圍內有11條中石油和中石化輸氣管線,39座分輸站,這些分輸站可以直接就近接管供應天然氣大用戶。目前,直供價格在1.65—1.78元/立方米,大大低于加權平均轉供價格。為此,對具備實施直供條件的企業,由企業向屬地能源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會商中石油、中石化等氣源供應單位安排直供。目前,成都直供天然氣工業大用戶已達到40家,年供應天然氣16.8億立方米,占工業用氣的58.54%。
同時,由于絕大部分企業遠離中石油、中石化輸氣站,建設直供管線投資大,加上地下空間資源有限,難以找到合適的通道建設管線,沒有條件實施直供。《實施細則》進行了工作要求,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城鎮燃氣經營企業制定具體氣價優惠方案,對年用氣量100萬立方米以上,納入成都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天然氣用戶,根據用氣量大小,通過減免燃氣工程安裝費、季節差價或階梯價格等方式優惠,降低企業用氣價格。
此外,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還將定期會商中石油、中石化等氣源供應單位,支持成都企業縮短天然氣預付款和結算周期,降低企業綜合用氣成本。目前,中石油、中石化等供氣單位對用氣大戶企業按周、旬或月收取預付費,部分企業氣費資金成本較高。通過縮短預付費和結算周期,可以減輕用氣企業資金壓力,降低財務成本。
在《實施細則》中,對成都有序發展分布式能源進行了明確。鼓勵在產業園區、大型商業設施等能源負荷中心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通過冷熱電三聯供的能源供應方式,改變企業從傳統各自單一供能方式為園區統一集中供能方式,減輕能源負荷中心的能源供應壓力。同時,支持第三方能源服務公司參與承接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減少企業在能源供應保障上的管理成本。
責任編輯:陸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