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的金融中心聚集區,目光一定會被高聳的上海中心大廈所吸引。“身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集辦公、酒店、會展、商業、觀光等功能于一體,堪比一座微型城市。
它還是獲得中美“雙認證”的世界最高綠色建筑,能耗比同類建筑減少20%。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使用。
據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原清海介紹,上海中心整體亮化工程和天然氣分布式供能兩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是我國節能企業在大型新建工程中運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大膽嘗試,是節能工作由“末端治理”走向“源頭預防”的創新,也是政策上由“獎懶不獎勤”向“獎勤罰懶”的轉變。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但此前僅用于節能改造工程。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用于新建建筑,一方面為節能服務企業提供了更多商機,拓展了合同能源管理領域;另一方面也為新建工程項目實現高效節能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方式,讓更多建筑一“出生”就成為節能“寶寶”。
1 一條龍服務確保節能效果
免去一次性巨額投資,后期運營維護也不用費心
上海中心大廈擁有4萬多盞帶數字化可尋址調光接口數據的燈具,超過500條照明回路,受控的照明配電箱1000多臺……為實現智能控制、智慧照明,一家節能照明工程公司承攬綠色照明工程,為上海中心配置了超過1500個各類傳感器和探測器、500余個智能控制面板,整個系統的控制設備多達5000個。而這些,在最初的上海中心照明設計方案中是不敢想象的。
對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的采用,原先就是一錘子買賣,或者簡單的工程建設移交。通過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將其變成包括設計、產品、施工、調試、運營、維護、優化等環節的一條龍服務過程。
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建平說:“上海中心是一棟面向未來的建筑,環保、節能、綠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由于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上海中心免去了起初的一次性巨額投資,未來的運營維護也不用自己勞神費心。
在這一模式中,合同雙方主要從產品節能、控制節能和管理節能3方面獲取經濟效益。
在產品節能上,用更高效的LED照明產品替代原來普通的熒光燈及鹵鎢燈,節能率達50%。而運用智能傳感實現智能管理,相比傳統人工操作的優勢明顯。
上海中心整個66層辦公區光照極好,如果僅靠陽光照明手段,能夠達到正常光亮水平,就不需要開燈。在外界光照達不到照明標準需求時,燈具自動感應桌面亮度后,會慢慢點亮起來。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后,上海中心辦公區的綜合節能率達到69.59%,停車庫節能率達到67.74%,工程總計節電958.3萬度/年、節約運行費用1259.2萬元/年,節能量折合標煤約2875噸。”上海中心大廈負責人興奮地說。
2 “三聯供”提高利用效率
天然氣成為動力之源,有效節省成本
上海中心大廈用電量最大的項目當屬供熱和制冷。在上海中心地下深20米處,一座天然氣分布式供能系統成為整座大廈的“動力之源”。相比單純用電,采用天然氣后可大大節省成本。
所謂天然氣分布式供能系統是指將小型高效的發電系統布置在用戶附近,利用天然氣發電,同時回收發電過程中產生的余熱來供熱或制冷,實現天然氣的“三聯供”。按照設計,當上海中心用電負荷達到80%以上時,前置的50%電力負荷由分布式供能系統提供,這部分用電成本遠遠低于電網成本。
據介紹,分布式供能系統在發電時,能同時提供熱和冷。上海中心大廈相關人員說:“如果不用這種方式,用戶去電網買電,再用這些電發熱制冷,成本是累加的。而三聯供是并行關系,復合效率達到80%,可以把所有的能源吃干榨盡。”
經過詳細測算,與從電網購電提供冷熱電能源相比,上海中心大廈采用天然氣“三聯供”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258萬噸。
3 節能也要關注增量
解決項目投資不足問題,推動新技術、新設備使用
上海節能環保服務業協會會長屠利德強調,新建工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節能公司可以從工程設計階段介入,通過系統的節能設計、高能效設備和產品的采購使用,最大程度實現系統節能,提升企業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綜合管理水平,大幅降低能源運營成本。
據屠利德介紹,由于我國多數建設項目的設計、工程、運行管理3個環節存在脫鉤,沒有一家單位為業主的能源消耗負責,因此很多新建工程竣工之后就變成高能耗項目。
在新建項目中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有助于解決項目投資不足的問題。項目從審批到開工一般需經過兩年左右時間,期間新的節能技術會不斷涌現,設備能效標準也會更新。但使用新的高效節能設備和技術,將帶來項目投資增加的問題,而一些大型企業一旦項目審批完成,再追加投資相當困難,從而影響新設備、新技術的采用。合同能源公司可以墊資完成項目建設,從而解決了由于采用新的節能技術、節能設備增加投資的問題。
目前,上海虹橋國際會展中心展廳照明項目、上海天馬微電子工廠能源站建設項目也采取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一部分建設項目單位、節能服務企業也期盼上海正式出臺政策,支持新建項目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和應用。
“過去節能注重的是存量,對增量部分關注確實比較少。在過去的發展中,今天新鍋爐上馬,明天就要改造的事情也經常發生,造成很大浪費。新建工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將有效避免這一問題。”國家發改委一位能源專家認為,上海率先在新建項目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將在整個行業中產生深遠影響。
帶你認識上海中心
坐標: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核心區。
身高:建筑總高度632米,地上127層,地下5層,是目前已建成項目中的中國第一、世界第二高樓。
榮譽:
2012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上海中心《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證書》。
2015年11月27日,美國綠色建筑認證委員會授予上海中心LEED-CS白金級認證。
綠色探索:
上海中心通過綜合節能和新能源利用、節水和雨污水回收利用、節約用材和綠色建筑材料利用、控制室內空氣污染并提高室內環境質量等,使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中高效綠色運行。
大廈頂端是一個漏斗形的雨水收集槽,雨水處理后作為大樓的中水使用,一年可節約250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內部使用超過25%的水源是非傳統的水,依靠收集盥洗廢水、洗浴廢水、空調冷卻水等雜排水,處理后用于辦公樓、裙房、地下室沖廁所、室外水景補水、綠化澆灌、室外道路沖洗、地下車庫沖洗等。
在大廈外圍,里外各設有一層玻璃幕墻,就像一個管子外面套著另一個管子。這類似于熱水瓶的隔熱層,冬暖夏涼,對大廈起到保溫作用,可減少供暖和冷氣需求。
主樓在設計時,每上升一層,外部結構旋轉1°,共旋轉120°。旋轉、不對稱的外部立面,使風載降低24%,并降低了工程造價。與傳統的直線型建筑相比,上海中心大廈內部的圓形立面,有效減少了能源消耗。
責任編輯: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