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裝配式建筑的重點推進地區,河北將用10年左右時間提升裝配式建筑比例,達到新建建筑的3成以上。14日,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召開新聞發布會稱。
裝配式建筑是指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包括混凝土結構裝配式、鋼結構裝配式、木結構裝配式,其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是傳統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正式將推廣裝配式建筑提升到國家層面,并明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
河北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于文學稱,作為鋼鐵大省,目前河北裝配式建筑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總體水平與全國水平大體相當,其中鋼結構建筑發展居全國前列。
于文學稱,對于消費者來說,在同等使用面積下,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使用面積比傳統現澆建筑高出5%至10%。同時,對于河北來說,鋼結構裝配式建筑采用干法作業,施工噪音小、粉塵少,在節能減排方面優勢突出。
2017年1月,河北正式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從土地、財政、稅費等方面大力扶植裝配式建筑發展,并把鋼結構建筑作為建造方式創新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筑。
《實施意見》將張家口、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滄州6市和環京津縣(市、區)作為河北率先發展地區。在制定標準上,提出要加強河北地方標準與北京、天津地方標準的銜接。
于文學稱,這將有利于河北裝配式企業走出去,提高與京津企業的競爭力。
截止目前,河北在建鋼結構建筑項目380萬平方米、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項目70萬平方米,落實農村裝配式底層住宅400多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