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召開河北省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大會,提出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重點,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如何進一步服務科技型企業,釋放創新活力?河北省科技廳提出,加速聚集創新要素,必須切實做優科技營商環境。2017年河北省科技工作將繼續在三個方向上著力:向上加強與科技部聯系,爭項目、爭資金、爭政策、爭支持;向下對接縣市區,勤調研、勤聯系、勤指導、勤幫助;橫向服務科研隊伍,多走訪、多座談、多對接、多服務。
省科技廳提出,將通過全面推行“廳市會商機制”、“部門聯動機制”、“技術推送機制”、“協同共建機制”、“政產學研聯創機制”,實現科技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同時,通過加速釋放一批科技新政的政策紅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實施一批重大技術創新專項,不斷引領河北省產業結構邁向高端。
“五項機制”突出頂層設計、協同推動
好的營商環境,不僅表現在辦事方便快捷上,更體現在服務主動到位上。針對以往改革中出現的體制機制不活、不順、不暢,科技創新鏈條難以有效貫通等“堵點”,2017年,省科技廳將全面推行“五項機制”,通過構建起政府與企業間、部門與部門間、部門與地方間的協同聯系,進一步發揮科技引領產業、服務企業的支撐能力。
“廳市會商機制”,面向各設區市及定州、辛集兩市,廳領導與其建立對口聯系,定期開展現場辦公,適時啟動廳市科技會商、專題會商,打造區域科技創新的示范和樣板。
“部門聯動機制”,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間的工作溝通、規劃統籌、協調聯動,共同推進創新政策落實和重大事項落地,為任務實施提供專業、精準、高效的技術支撐。
“技術推送機制”,圍繞支撐產業轉型、結構調整、生態治理、科技惠民等重點領域,定向研發、集成和推送一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重大共性技術,發布先進適用的“技術包”、“成果包”。
“協同共建機制”,以建設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為引領,建立科技部與京津冀“1+3”共建,推動科技園區、創新基地、技術市場、轉化基金、創新聯盟等“五個共建”,促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再提速。
“政產學研聯創機制”,鼓勵和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發揮各自優勢,通過項目合作、聯建平臺、共建聯盟等多元模式開展集成創新和聯合攻關,優化創新組織形式與要素配置。
釋放政策紅利,激發企業活力
2016年,河北省大力發展“互聯網+科技服務”新模式,并建立科技創新券等普惠性創新制度,加大了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力度。
2016年,河北省共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3372家、科技小巨人749家、高新技術企業400家,創新主體裂變式增長明顯。不僅數量“鋪天蓋地”,實力更是不容小覷。2016年前11個月,河北省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共完成增加值1932.6億元,同比增長14.5%,高于規上工業9.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首次突破18%,達18.2%。
2017年,河北省又提出“高新技術企業新增400家,總量超過24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1萬家,總量達到5.2萬家”的新目標,如何進一步激活主體、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
抓好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新一輪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繼續用好苗圃、雛鷹、小巨人和上市四大工程,梯度培育、差異扶持、擴量提質,推動創新主體裂變式增長、集群化發展。
抓好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培育工程,建立后備培育庫制度,設立專項培育后補助資金,搭建后備培育企業云服務平臺,推動更多的后備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
抓好一批企業創新激勵政策落地。擴大科技創新券資金規模、服務功能和機構數量,鼓勵開放共享創新平臺和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推動與京津創新券的相互銜接、統籌使用。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技術成果轉讓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培育一批掌握行業“專精特新”技術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加快推行研發準備金等支持創業創新的普惠性政策。
實施一批技術創新專項,引領產業邁向高端
企業是開展創新活動的主體,市場需要什么樣的創新,企業最敏感。瞄準需求、著力增強科技供給效力,2017年,省科技廳將突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選擇,堅持“育新”與“調舊”并重,重點實施一批技術創新專項,為河北省相關新興產業不斷向高端邁進,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大智移云”技術創新專項,大力發展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先進裝備制造技術創新專項,重點支持智能制造裝備、交通運輸裝備、通用航空裝備、海洋運輸裝備等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應用。
大健康和生物醫藥技術創新專項,圍繞健康制造、醫療和健康服務等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推進臨床醫學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技術創新專項,加快光伏、風電等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和以工業廢氣治理、固體廢物資源化等為重點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高性能新材料技術創新專項,形成以液晶顯示材料、碳纖維、亞穩材料、石墨烯等為重點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鋼鐵產業技術創新專項,突破制約鋼鐵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推進鋼鐵研發、制造、應用集成化。
化工產業技術創新專項,以曹妃甸、滄州、石家莊等為基礎,推動產業園區化發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現代農業技術創新專項,加強種質資源創新、肥藥減施增效、“互聯網+現代農業”等領域技術創新,形成一批農業實用技術“成果包”。
現代服務業技術創新專項,以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現代商貿、金融、文化創意、旅游等為重點,利用“互聯網+”催生新業態、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