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側改革實施過程中,我市推行系列措施,致力于發展節能減排低碳經濟,提高全民環保意識,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以資源大市孝義市為重點,推進節能減排,構建生態文明,全面實現呂梁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節能減排助力生態文明
節能降耗,治污減排,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的必然選擇。“十三五”以來,孝義市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節能減排為抓手,全力引深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社會邁上和諧、協調、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該市牢固樹立“加快科學發展必須以節能減排為先,爭創全國百強必須以環境治污為先,構建和諧孝義必須以環境友好為先”的發展理念,把節能減排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前提,把環境準入作為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把環境管理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措施,變“有水快流、重總量輕質量”的觀念為“細水長流、保質量重效益”的科學發展理念,在提高發展質量的基礎上,加速發展提升水平。
堅持源頭監管控制。該市在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中,始終把招商引資上項目與節能減排結合起來,嚴格項目能源消耗審核與環境影響評估,對于企業新上項目,堅持做到“四不準、五不批”,即不準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不準新上短鏈條、粗加工項目,不準新上低附加、低含量項目,不準“三同時”執行不到位的項目生產,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不符合環境功能區劃,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達不到總量控制要求的項目一律拒批,堅決把好新上項目的第一道關卡,實現由“上大項目”到“上好項目”、由“事后監管”到“源頭控制”的轉變。
大力淘汰落后生產。按照“控制總量、管住增量、削減存量,扶優汰劣”的思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依法取締關閉了一批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淘汰了一批落后生產能力。堅持一年一項環保攻堅重點,大力推進環保專項行動,累計關停取締改良焦爐、鋁礬土倒煙窯6056支,涉及企業669戶,淘汰落后產能2000萬噸,節能360余萬噸,減少污染排放6.6萬噸。
全面推進技術創新。大力推廣應用節約資源能源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構建節約資源能源的技術支撐體系。注重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洗煤、焦炭、煤化工和鋁鐵冶煉等傳統行業的設施裝備明顯改善,生產工藝及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特別全市還上馬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輕質微孔高隔熱耐材、貯氫合金粉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高新技術產業蓬勃興起,經濟發展逐步走上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
積極發展循環經濟。聘請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規劃院和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在全國第一家編制完成縣級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按照規劃,我市著力從企業、園區、區域三個層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在企業層面,引導企業加強原料替代、工藝改進和產品設計,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實現廢棄物排放“減量化”。在園區層面,以四大園區為載體,以延伸產業鏈、聚集產業和促進不同產業間的資源耦合為手段,推動產業園區化,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綜合利用效率。在區域層面,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節約消費、綠色消費理念,黨政機關帶頭執行采暖、空調、照明節能措施,積極推進節約型城市、節約型社會建設。
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
我市以孝義市為排頭兵,積極推動節能減排,絕不只停留在號召、動員的層面,而是實質性探索節能減排的思路和機制。我市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制度,為企業實施節能改造提供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繼續推行排污權交易,探索實施節能指標交易制度。用經濟辦法推動排污企業治理污染。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要么排污企業自己治理所排放的污染;要么讓排污企業交納足夠的污染治理費用,由政府組織集中治理。
以孝義為例,就是從重點企業入手,與納入國家“千家企業”的金暉集團、納入省“雙百企業”的城財、樓東、離柳、金達等企業和14戶呂梁市重點能耗企業簽訂了節能減排責任書,要求各企業建立節能組織機構,完善節能管理制度,建立能耗臺帳,專人負責管理,按時上報能耗指標。市節能辦對各重點能耗企業節能減排工作進行跟蹤督查,確保節能任務圓滿完成。同時,全面開展洗煤、水泥、電力、冶煉、耐材等行業的清理整頓和達標治理專項行動,依法堅決關停取締未完成限期達標治理任務以及違規建設、生產的工業企業。
與此同時,我市出臺八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業等低碳行業。全面開展投資項目節能、環保評估制度,提高準人門檻,對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層次低、產能過剩的項目嚴格把關;堅決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碳行業的落后產能。連續出臺了《關于發展服務業的意見》、《呂梁市加快服務業發展優惠政策》等文件,積極培育低碳產業,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等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向低碳化方向發展。每年度全市節能工作要點中都將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促進協調發展作為工作重點來抓,積極開展污染減排,切實抓好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推進工業企業脫硫除塵改造,嚴格落實污染物達標排放等工作。2013年,全市完成9237戶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任務,年節約標煤約0.4萬噸:推廣太陽能熱水器1.78萬平方米,年節約標煤約0.21萬噸。推廣節水灌溉高產高效農田建設3萬畝;高標準早作農田工程23萬畝;鹽堿地綜合治理技術0.2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207萬畝,秸稈直接還田技術推廣85萬畝。
市環保局歷來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宣傳,每年利用“六五”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節能減排宣傳周”等環保節日進行低碳減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系列宣傳活動。在市世紀廣場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通過設立咨詢臺,環境宣傳圖板,向廣大市民發放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手冊、低碳生活宣傳畫冊和節能減排宣傳手冊等宣傳資料及環保購物袋,并接受環保投訴、解答群眾有關環保咨詢。同時環保工作人員進社區、進學校,動員每個公民、每個家庭都成為環境保護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推動者。
尤其在今年,我市將倡導節約環境資源納入創建環保模范城市的重點內容進行宣傳,并通過政府主導將在全社會營造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圍納入工作重點。節約環境資源約宣傳引導主要體現在:一是省電,如:少開空調,少坐電梯、家用電氣、電燈不用及時切斷電源,倡導使用節能燈等等。二是低碳出行,如平日上班盡量少開車或駕駛節能型汽車、選擇自行車、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出行。三是回收廢水再利用,例如將洗菜、洗衣服、淘米剩下的水回收利用;購物隨身攜帶環保袋等。四是推行低碳消費方式等。除此以外,還以創建環保模范城市為契機,積極開展“環保知識進萬家知識競賽”活動,旨在向廣大市民及全社會普及環保知識,倡導節能減排,傳播健康生活知識,引起公眾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重硯。通過現場咨詢、媒體宣傳、編發小冊子等方式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為建設生態呂梁營造強大的宣傳氛圍。
責任編輯: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