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新常態下,經濟面臨結構調整,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著力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已迫在眉睫。近日,在云南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云南省政協委員、云南東方紅節能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淑平提出,應當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
曾淑平指出,當前,節能環保產業已初步形成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但節能環保產業存在和面臨的一些問題。曾淑平認為,節能環保產業當前法律和政策制度不完善,技術創新與標準化薄弱,融資困難,節能環保服務公司缺乏項目資金以及產業發展總體較慢且不平衡等問題。
在曾淑平看來,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前景廣闊。首先,節能環保產業市場潛力巨大。此外,節能環保產業不僅有利于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還將有利于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居住生活的品質,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對此,曾淑平委員呼吁,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首次,加強和完善節能環保標準和法律法規措施。盡快提高和落實環境標準、強化和完善建筑能耗標準,提高節能環保產品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促進全社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比如制定建筑能耗標準;制定能源消費階梯式收費標準;對高能耗單位設定整改達標期限;對污染物提高排放標準等。
其次,要健全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和激勵機制。建立節能環保技術與產品信息服務平臺,加強科技交流,促進合作創新,使相關方能夠及時了解節能環保新技術與產品信息,促進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和轉化。政府在繼續鼓勵促進節能環保技術自主創新的同時,應加大在節能環保技術成果轉化、財稅、信貸、政府采購、知識產權、科技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激勵政策力度,將節能環保工作作為各級地方政府部門政績考核內容之一。
促進政府的引領作用,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2016年12月26日發布的《“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中五處提到合同能源管理,促進政府機構與節能服務企業長期合作,以此發揮政府機構對市場引領作用,提高其他用能單位對節能環保的重視和關注度。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建立清潔、高效、安全、多元化的現代能源體系。
同時還要開辟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落實綠色信貸機制,設立專業性的綠色銀行,在推動綠色信貸的同時,發展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碳交易等多種融資渠道和金融產品,加大財政資金引導和杠桿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節能環保產業,探索稅收支持政策。
會上,曾淑平告訴記者,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有過這樣的論述,節能環保市場規模前景巨大,約有41萬億元,能吸納6900萬人就業。
“可見節能環保市場前景之大、經濟和社會效益之明顯,這將迫切要求我們把資源環境壓力釋放的過程轉化為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過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作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著力”。因此,曾淑平還建議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落實綠色信貸機制,設立專業性的綠色銀行,在推動綠色信貸的同時,發展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碳交易等多種融資渠道和金融產品,加大財政資金引導和杠桿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節能環保產業,探索稅收支持政策。
不僅如此,建立分布式智慧能源站,以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為主,充分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集中供熱水、太陽能制冷空調、水源熱泵、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余熱回收、低谷電、PCM蓄能站、LED節能技術、環境工程水處理技術、互聯網等技術,達到能源及資源的高效利用。
運用這種分布式智慧能源站模式,不僅可以使系統優化、管理節能、多能融合、供需平衡,更能使市場改革、提高碳交易、智能調控、公眾參與、信息透明,這種可復制、可推廣模式還有利于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重點指出的“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力促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的快速實現!
責任編輯: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