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推北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由人民網北京頻道與北京銀行業協會共同主辦的“加強信息共享,助推北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研討會12月1日在人民網舉辦。
北京銀監局副局長蔣平在研討會上表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服務和金融供給至關重要。銀行業的信貸支持和普惠金融服務在區域協同、產業調整、城市建設和公共服務等各個領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蔣平介紹,北京銀監局認真貫徹執行銀監會關于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引導轄內銀行業增加金融服務供給、增強金融服務能力,全力支持北京市“疏功能、調結構、補短板”,截至三季度末,北京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20.06萬億元,同比增長5.3%,各項存款余額13.54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各項貸款余額7.53萬億元,同比增長8.3%。
她分別從三個方面對北京銀監局和轄內銀行業服務首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情況進行介紹。
第一個方面是“疏功能”,在支持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方面,北京銀監局聯合北京市發改委強化政策輔導,搭建銀政溝通平臺,并協調轄內相關銀行建立商圈疏解聯席會議機制,簽署《小微金融服務公約》,持續做好金融服務工作。在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北京銀監局積極聯動天津、河北銀監局,推動建立三地監管協作機制,同時配合人民銀行、市金融局等有關部門完善相關政策方案,引導轄內銀行業通過內部組織協同和機制聯動發揮整體服務優勢。
目前,多家銀行在總行層面成立了京津冀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有效增強了跨區域統籌安排;部分銀行推出“京津冀協同卡”、“京津冀區域通關電子保函”等業務,在支付結算、通關等領域率先實現三地對接,顯著提升了跨區域金融服務水平。轄內銀行業還積極探索建立與投資銀行、金融資產服務、股權和債權融資等相結合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優先保障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資金需求。截至三季度末,北京銀行業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關項目融資余額共計967億元,同比增加522億元,增長超過一倍;前三季度累計新發放重點工程貸款432億元,季末貸款余額938億元,共支持了50個北京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其中PPP項目貸款余額306億元。
第二個方面是“調結構”,即通過發展科技金融和文化金融、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推進化解過剩產能等措施,“有扶有控”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新經濟增長點帶動供給側優化。在去年底印發《關于北京銀行業加強科技金融創新的意見》、推動銀行業加強“六項創新”的基礎上,今年北京銀監局重點推進投貸聯動試點工作。9月18日,北京銀監局與市金融局、中關村管委會聯合印發《關于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若干措施》,標志著北京市投貸聯動試點風險補償機制正式建立。目前,北京地區投貸聯動試點框架已初步形成,投貸聯動試點方案已正式上報銀監會。
北京銀行業逐步建立起包括科技金融中心、中關村分行、特色支行等專營機構在內的多層次科技、文化金融體系,并積極加強與政府、孵化器、擔保、基金等機構的合作,為不同階段的科技、文化企業提供全過程、綜合化金融產品與服務,涌現出“小巨人創客中心”等“雙創”企業全方位融資服務平臺,以及“創業通”、“創意貸”、“智權貸”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產品。截至三季度末,北京銀行業對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超過3200億元,已設立3家中關村分行、近百家特色機構;北京地區文化創意類貸款余額1505億元,比年初增長36.7%,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30.6個百分點。
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方面,三季度末,轄內中資銀行對高技術制造業貸款余額830億元,比年初增長12.1%,高技術制造業貸款占制造業貸款的比重由年初的13.1%持續上升至16.3%。三季度末,北京銀行業對北京市2016年“高精尖”重點工程貸款余額80億元,前三季度累計新發放“高精尖”重點工程貸款45億元,占全部新發放重點工程貸款的10.4%。主要支持了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中關村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北京保險產業園等12個“高精尖”重點工程。
同時,北京銀監局嚴格督導銀行業推進化解過剩產能,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客戶實施動態名單制管理,綜合考慮企業效益類、環保類、資源消耗類指標等因素科學設定信貸標準。對已經失去清償力和競爭力的“僵尸企業”,通過組建債委會等方式推動企業重組或退出市場。截至三季度末,北京轄內主要銀行機構五大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貸款總量同比壓降10.5%。
第三個方面是“補短板”,即通過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加快修補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短板,完善供給側薄弱環節,提高城市生活品質。按照銀監會《關于2016年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北京銀監局持續加大對小微、“三農”等薄弱領域支持力度,先后印發《關于2016年推進首都普惠金融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做好2016年首都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推動首都普惠金融服務升級。與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建立“銀稅互動聯動工作機制”,通過督導轄內銀行業開展“銀稅互動”產品創新、成立信托計劃、擴大網點覆蓋面等方式持續改進小微、“三農”領域金融服務。截至三季度末,北京地區小微企業貸款余額8486億元,同比增長15.5%,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7.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轄內各行共發放“銀稅互動”貸款237筆、8.38億元,貸款余額是年初的三倍多,且未出現不良貸款。“銀稅互動”貸款利率約為5.13%,低于轄內小微企業平均融資成本0.39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北京銀行業積極服務于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大力支持水電、風電、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綠色信貸規模保持較快增長。截至三季度末,轄內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領域貸款余額8466億元,占各項貸款的17%,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5%,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其中,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貸款余額1221億元,同比增長9%,預計可形成年節能量5600萬噸標準煤,并實現每年9000萬噸二氧化碳的減排效益。
最后,蔣平表示,在探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北京銀行業也遇到一些新問題、新困難。例如,發展科技金融和文化金融相對缺乏可以借鑒的經驗,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突破;發展綠色信貸需要進一步完善信息平臺,加強各部門互聯互通;非首功能疏解進程加快導致商圈類批發零售業貸款風險加大,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持續上升等。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協調,共同推進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政策安排。
責任編輯:李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