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世界級節能環保產業集群是經濟新常態下江蘇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必然選擇,也是在緩解環境制約的同時,助力“一中心、一基地”建設、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催生經濟新增長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
加強長期規劃引領。制定長期培育規劃,逐步形成多層級網格式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制定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在實施標準化戰略的同時,實現節能環保裝備制造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制定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規劃,培育能夠應用“合同能源管理”理念提供綜合化集成解決方案的節能環保服務商;制定品牌培育規劃,將“江蘇同創”的“石墨烯遠紅外新材料”等品牌塑造成為全球知名自主品牌;同時鼓勵企業并購海外知名品牌,提升品牌國際化運營能力。
建設世界級創新生態圈。依托南京江北新區、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不斷改善“創新生態圈”;組建高層次創新聯盟,由省政府牽頭,按照“政產學研企”的協同發展模式,打造專業化科技智庫。打造全球化合作平臺,推動江蘇環保裝備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的國際化發展。推進節能環保企業“走出去”,通過宜興環科園“中國東盟環保技術和產業合作示范基地”等發展模式,引導企業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
打造世界級產業園區。高起點統籌園區發展。結合《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各城市的功能定位,調整節能環保產業空間布局。創新園區管理模式,從管理“地產資源”轉向運營“創新資源”,推進特色化、集群化建設,充分發揮園區集聚和示范引領作用。打造全球知名的產業孵化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在孵企業畢業率。推動產業集群文化建設,增強創新文化的滲透力,促使節能環保企業較早地在地方“植根”。
培育世界級龍頭企業。根據市場規模、空間集聚度、產業關聯度、資本效益等指標篩選培育對象,打造世界級龍頭企業。堅持產融型發展思路,通過產業集聚和金融集聚,打造資源配置高地,嵌入全球價值鏈的“戰略性環節”。推動企業并購重組,以節能環保裝備、環保藥劑與新材料和節能環保智能系統等領域為重點,加速異地擴張。嵌入全球網絡,引導龍頭企業依托“互聯網+”戰略和“雙向開放戰略”,深度嵌入全球貿易網絡、全球生產網絡和全球創新網絡。
構筑多元化融資渠道。發展綠色金融,強化制度供給與創新驅動,在中國綠色金融版圖中打造江蘇高地。創新融資政策,引導金融機構針對節能環保產業,創新擔保增信模式、創新金融產品設計;鼓勵企業開展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等多種融資方式。推動企業上市計劃,加快企業上市步伐,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海外市場融資。發展產業基金,通過“投貸聯動”、“股債聯合”、不良資產處置等模式,打造專業化金融平臺。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政府職能,推進簡政放權,營造公平透明市場環境。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將相關政策聚焦到技術研發的前端和應用推廣的后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通過降成本讓企業輕裝上陣。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保障優勢項目優先供地,科學提高土地的投資強度和利用率。加大民企扶持力度,營造有利于企業家脫穎而出、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