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聯合舉辦“展望十三五 發展譜新篇”《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民用建筑節能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馮可梁,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承軍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二五”時期,北京在國內率先實施節能75%的第四步《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和2015年版《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民用建筑的節能水平保持全國領先;率先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完成城鎮既有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6132萬平方米,農村住宅新建翻建、抗震節能改造53.57萬戶,完成187座燃煤鍋爐房改造和1800公里老舊供熱管線更新改造,城六區基本實現供熱無煤化。
王承軍表示,“十三五”期間將繼續加強建筑節能工作,發布更高水平的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出臺超低能耗建筑技術導則或設計標準。在綠色建筑工作方面,對不同類型的建筑分類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如對新建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中執行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綠色建筑示范區、重點產業功能區內的新建民用建筑,則需按照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的建筑面積比例達到40%以上。不斷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的應用,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應用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6%。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資的民用建筑將全部采用裝配式建造,提高商品房開發項目裝配式建造比例,推行結構裝修一體化成品交房;推廣輕鋼結構在低層建筑和農民住宅中的應用?;拘纬蛇m應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技術保障體系,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以上。
“十三五”期間還將對既有建筑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節能改造,例如結合農村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實行“整村推進”,提前完成既有農民住宅的抗震加固和節能改造,通過節能綠色化改造示范工程,提升建筑品質、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帶動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工作的開展。建設民用建筑用能信息大數據平臺,建立以提升民用建筑運行能效為目標的建筑節能管理體系,對重點用能建筑實施全能源監控、能源審計和定期公示制度。
責任編輯: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