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南站至大學城南的廣州地鐵七號線一期工程即將在今年年底開通,這條新線將成為首條全部列車“廣州造”的地鐵線路。5月4日,由廣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公司生產的七號線一期首批列車正式交付廣州地鐵,隨后將開展各項后續調試工作。
這批列車,由于車身外觀主色調為綠色,而被地鐵工作人員親切地稱之為“小綠”。廣州地鐵表示,從5月開始到今年年底,23列七號線一期列車將按照每月2至3列的進度,陸續交付廣州地鐵,全體技術人員正全力以赴加緊調試,確保七號線一期今年年底開通目標的順利實現。
據廣州地鐵宣傳部負責人許坤杰通報,七號線一期起于廣州南站,終于大學城南,全長18.6公里,設9座車站,其中換乘站4座。截至4月底,全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87%;9座車站全部主體結構封頂,正進行附屬結構施工;全線8個區間已全部雙線貫通。機電方面,廣州南、石壁、謝村、鶴莊、官堂等5座車站已經開始機電安裝施工,列車于5月份起陸續交付廣州地鐵進行調試。軌道方面,從今年1月開始軌道工程施工,目前已完成短軌鋪設13.3公里,約占總里程(41.8公里)的31.8%。
5月4日,廣州地鐵在大洲車輛段內舉行七號線一期首列車交付儀式,廣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向廣州地鐵正式移交七號線一期首批共5列列車的“鑰匙”,這標志著七號線一期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今年年底開通試運營將指日可待。廣州地鐵表示,從5月開始到今年年底,23列七號線列車將按照每月2至3列的進度,陸續交付廣州地鐵,全體技術人員將全力以赴加緊調試,確保七號線首期今年年底開通目標的順利實現。
據廣州地鐵運營總部新線中心相關負責人何曄介紹,列車接管后將進行緊張的車輛調試和信號調試,逐步對列車110項指標一一進行反復測試,并由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對整車測試數據進行安全認證,認證通過的列車才具備上線運營條件,調試過程預計用時4到5個月。
2010年4月,由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和廣州地鐵共同投資的廣州南車城市軌道裝備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廣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在廣州番禺成立。從少數列車生產到自主試制,再到批量生產,最終首次實現了七號線所有列車全部“廣州造”的重要目標,使列車生產本地化程度更高,技術水平更成熟,服務響應速度更快。何曄透露,七號線一期共采購6節編組的B型列車23列,列車最高運行時速為80公里。
小綠新家不易搭
位于番禺區石壁村的七號線大洲車輛段與綜合基地,被地鐵車輛段負責人黃紅東形象地稱為“小綠出嫁后的新家”。這里未來將是“小綠”休息和梳妝打扮的地方,也是將來萬一“小綠”工作勞累后“生病療傷”的地方。
地鐵集團介紹,七號線大洲車輛段建設過程中,克服了兩大工程難題。一是克服地面沉降問題。該車輛段位置原為魚塘和農田,地層中存在較厚的淤泥層,地鐵集團采用堆載預壓結合攪拌樁的地基處理工法,提高了地基承載力。
二是攻克了運用庫鋼網架施工難題。大洲車輛段運用庫鋼網架面積約4萬平方米,重約1600噸,鋼網架跨度大。為此,施工人員采用了搭設整體滑移平臺進行高空拼裝的施工方法,將單跨網架一次性施工完畢后可滑移至下一跨進行施工。
小綠更輕更機靈
更節能
作為同樣的B型車,與“老大哥”三號線相比,七號線列車整車重量采取了減重措施,如防寒材采用更輕的材料,蓄電池箱由立式更改為臥式,整體重量每列車減輕近900公斤。另外,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七號線車廂照明廣泛使用了LED燈具,相比三號線的白熾燈每列車節能高達40%。
更安全
列車將配備“走行部車載故障診斷系統”,該系統能夠對走行部牽引電機、軸箱、齒輪箱的關鍵軸承、鋼軌剝磨進行實時監測,實時診斷,提早發現安全問題。同時,乘客信息系統的報警聯動功能更為完善,當車門緊急手柄解鎖、乘客緊急對講時或者火災報警被觸發時,司機室的觸摸屏上就能馬上顯示報警所在車廂的視頻圖像,便于司機第一時間掌握事發車廂的真實情況,提高緊急狀況的應對水平。
國產化
更值得關注的是,七號線的牽引系統和制動系統均為廣州地鐵首個80km/h速度B型車批量使用國產化設備的項目,且9個關鍵子系統均為國內供貨商生產,整個項目國產化率高達90%以上。
責任編輯: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