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團舉行開放日活動,數百名記者大家關心最多的問題多與霧霾治理、結構轉型、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河北省書記周本順表示,河北的污染產生主要來自自己,不能抱怨北京,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據2015年全年12月的全國74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排名的后十位榜單顯示,后十位榜單上河北省的城市共有76次上榜。全年12個月倒數第一名,河北省的城市占了9次,其中有一個月河北省有七個城市一起入圍的現象出現了六次。
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在作關于全省大氣污染防治情況的報告時表示:“雖然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大氣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在傳統煤煙型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以細顆粒(PM2.5)為特征的區域復合型大氣環境污染日益加重。”
陳國鷹說,剖析河北省當前大氣污染較重的根源,主要有兩個。一是產業結構重、兩高企業多、燃煤總量高、排放基數大等原發性因素的影響。河北省產業結構尚未根本改變,高消耗、高排放的行業仍占主導位置,鋼鐵、電力、石化、化工、建材等主要產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占到排放總量的62%至77%。二是思想認識、環境執法監管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著解決環境問題急不得的消極等待思想,抱有“階段論”、“條件論”、“慣性論”等觀念,沒有緊迫感和責任感。企業應對檢查的方式是“開機歡迎,關機歡送”。在科技水平上,一些脫硫脫硝除塵設備技術不過關,污染物去除率達不到設計指標。在嚴格執法上,力度小、措施不夠硬。在執法中存在失之于軟、失之于寬的問題。法律法規約束不嚴,“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局面尚未改變,受利益驅使環保設施偷停現象較為普遍。
陳國鷹表示,今后將進一步完善大氣污染防治相關環保法律法規,著力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等突出問題。繼續深化重污染行業環境保護準入制度,建立完善重點行業環境標準,從排放源頭嚴控污染物排放量。
責任編輯:于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