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清江陰工業區把能源消耗強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確定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節能減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我們將持續推進節能減排,以保護藍天白云為己任。”昨日,江陰工業區國電福州發電有限公司安健環部主任毛衛華說,該公司持續推進節能型環保企業創建工作,健全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分析和考核體系,加強精細化管理。一方面,不惜投入重金實施節能改造,對硬件進行升級,使節能有了質的保證;另一方面,不斷優化機組運行方式,深挖節能潛力,通過管理節能減排和工程節能減排兩大措施,穩步發揮節能效益。
毛衛華說,今年1月份完成一系列改造后,1號燃煤機組的二氧化硫排放濃度為11.38毫克/標準立方米,氮氧化物34.59毫克/標準立方米,煙塵低于10毫克/標準立方米,大氣污染物排放基本實現火電機組的近燃機排放指標值。耗煤由310克/千瓦時降低到300克/千瓦時以下,每年可節約6000噸標煤,產生的灰、渣及脫硫副產品石膏實現100%綜合利用。今年6月,該公司將啟動第二臺機組環保提效改造,并于年底完成。
除了在環保改造上下大功夫,該公司近年來還致力于供熱改造及煙氣余熱利用,在實現環境效益的同時提升經濟效益。“江陰工業區未實現集中供熱前,部分企業為滿足生產工藝要求,不得不安裝自備鍋爐,不僅增加了企業投資和運營成本,而且其排放標準不達標,加重了環境污染。”該公司副總經理張春輝介紹,通過對兩臺機組的供熱擴容改造,為工業區內企業統一供熱,代替其他中小鍋爐,能夠節約燃煤及污水處理費用,并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同時,通過對工業廢水、含煤廢水、含油廢水、脫硫系統廢水等進行相應的全面處理,可實現“零排放”。
江陰工業區應急救援中心主任陳丹輝介紹,這幾年工業區大力實施節能減排,集中供熱是其中一項重要工程。實行集中供熱后,工業區內一年可節省標煤3萬噸,減少灰渣(含粉煤灰)排放量1.329萬噸、煙塵排放量1186.52噸,解決了眾多小鍋爐污染環境、浪費能源等問題。“今年國電公司擬進行二期建設,建成后的中高壓蒸汽能夠滿足區內所有企業的供熱需求,屆時將徹底拆除區內所有燃煤小鍋爐。”陳丹輝說,自2009年實現集中供熱至今,共鋪設供熱管道40多公里,目前園區在產用熱企業共20家,大部分已并入集中供熱管網并使用集中供熱蒸汽。
作為江陰工業區推進節能減排的重要項目,江陰污水處理廠在踐行生態建設方面同樣下足功夫。該廠現已建成投運4萬噸/日污水處理工程,去年9月份投入試運行的污水處理二期工程也運行平穩,排放標準由原來執行的《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標準提高到一級標準。
今年,江陰工業區將繼續以建設生態環保工業園區為目標,進一步優化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風險評價體系,促使工業區生產空間更加集約高效,生活空間更加宜居舒適,生態空間更加山清水秀。
責任編輯:鄭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