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間4月18日,由比利時政府邀請方與經合組織(OECD)鋼鐵委員會成員共同參加的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和結構調整高級別研討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并在會上闡述了中方立場。
鋼鐵產能過剩是世界總需求下降帶來的全球性問題。近年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基礎設施、工業建設以及居民消費等都呈下降勢頭,市場供需關系發生巨變,進而導致全球鋼鐵的有效需求疲軟。與此同時,諸如歐盟等地區的鋼鐵業在能源、環境、勞工方面的成本卻居高不下,普通或低端鋼材生產的盈利空間狹小,在全球范圍缺乏競爭力。
在此形勢下,任何以鄰為壑、相互指責的行徑,不僅無助于從根本上解決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和鋼鐵產業發展問題,反而會對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形成阻礙。
張驥強調,產能過剩已經成為相關經濟體共性的問題、共同的挑戰、共同的責任,需要共同努力,以努力實現互利共贏。中國政府已采取一系列具體舉措,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同時致力于積極擴大鋼鐵產品的國內需求。中國鋼鐵產能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不僅沒有任何補貼性質的政策刺激鋼鐵出口,而且對部分品種的鋼鐵產品加征了出口關稅,同時還進口大量鋼鐵產品,為全球鋼鐵產品提供了廣闊市場。未來中國經濟仍將持續健康發展,鋼鐵需求還有很大潛力。中方呼吁,全球相關經濟體應從供給側和需求側持續發力,綜合施策,解決當前鋼鐵產能過剩問題。
中國政府在化解自身鋼鐵產能過剩問題上,態度堅定,目標明確,思路清晰,行動務實,措施有力,成效明顯。在全球范圍上,只有更多經濟體采取符合自身情況和發展階段的積極措施,才能處理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問題。
責任編輯: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