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想要建設綠水青山,低碳城市的建設是必由之路。在今年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花大篇幅提及環境提升,對低碳環保的重視可見一斑。
在低碳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西方。作為國際化大城市的倫敦在打造低碳城市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資源,如倫敦擁有成功的節能減碳和治理霧霾的經驗,有成熟的碳金融服務、豐富的碳教育資源和先進的科技。西方的低碳發展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值得借鑒、學習。
據悉,今年4月份,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瑞士聯邦主席施耐德-阿曼的見證下,廣州市市長溫國輝與瑞士駐華大使戴尚賢共同簽署了《廣州市人民政府與瑞士發展與合作署關于中國-瑞士低碳城市項目合作備忘錄》。中國-瑞士低碳城市項目是瑞士全球氣候變化項目在中國的合作項目之一,擬通過搭建平臺、技術交流、項目建設等方式,提供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解決方案。
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整合和充分發揮多種資源和力量的作用。而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資源配置和資金融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同樣需要金融的支持與推動。
責任編輯:鄭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