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中國面孔正在被世界更多人知曉。1月16日的北京金融街,一場新聞發布會吸引到諸多媒體的駐足,其中也包括不少“洋眼球”。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在北京開業,57個成員國的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亞投行是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一塊基石。它不僅將改變世界金融格局,也將為全球經濟金融發展、尤其對改變亞洲國家經濟落后面貌、縮小世界經濟發展差距產生深遠影響。亞投行昭示了“中國式存在”,讓世界消除對中國的猜忌。習近平主席在開業致辭中強調,通過各成員國攜手努力,亞投行一定能成為專業、高效、廉潔的21世紀新型多邊開發銀行,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
在開業儀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亞投行的成立寄予厚望,并表示該行將幫助成員國開發更多“高質量、低成本”的基礎設施項目,來滿足亞洲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巨大。同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當日下午出席亞投行理事會成立大會致辭時表示,亞洲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需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這篇大文章。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1月17日表示,亞投行將設立專門的合規部門,該部門負責管理層監督,并直接向董事會匯報。他并透露,亞投行正在著手準備項目計劃,所籌資本可能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和其他貨幣。與此同時,亞投行將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合作,聯手為項目提供融資。
按照計劃,亞投行將在今年年中左右批準第一批貸款,初期投資重點領域包括能源與電力、交通和電信、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供水與污水處理、環境保護、城市發展以及物流等方面,這些投入都是經濟落后國家不可缺少的。而作為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的重要股東國,中國也將一如既往支持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促進全球減貧和發展事業。由此,亞投行將直接、間接在治窮脫貧方面發揮作用。增加基礎設施投放,可有效改變亞洲各國交通、物流運輸等現狀,為降低貿易成本,這將極大激發亞洲各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潛力。亞投行對這些國家基礎設施的投資還將設計和派生出盈利性項目和公共投資產品,既可誘發本國民間資本投資欲望,也可為吸引外資創造條件。而且,基礎設施的巨大投資缺口,有利于推進融資渠道、融資方式、融資主體、融資機制改革與創新,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多主體投融資體系。
責任編輯:于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