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跌勢延續,昨日(1月6日)晚間,布倫特原油盤中跌幅擴至4.26%,跌破35美元/桶,創2008年12月31日以來新低。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關心能源的人都會問:2016年的原油價格會怎么走?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給出的預測是,布倫特和WTI原油均價大約會在40美元~50美元/桶的區間運行。
昨日(1月6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京發布了《“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經濟展望》(以下簡稱《報告》)、《2016年國際原油價格分析與趨勢預測》(以下簡稱《預測》)以及《2016年石油產業前景預測與展望》(以下簡稱《展望》)等多份報告。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能源消費、能源強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將表現出區別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新特征。”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郝宇將種種新特征總結為“能源新常態”。
國際油價仍將低位運行
《預測》分析稱,2015年全球經濟雖略有回升,但復蘇仍然乏力,國際原油市場基本面維持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預測》發布人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博士趙魯濤判斷,2016年,全球經濟將溫和增長,但下行壓力依舊存在,主要經濟體運行分化的局勢會進一步加劇,石油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提振。
2015年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作出穩產決議,繼續維持在每天3000萬桶以上的原油產量。趙魯濤對記者表示,OPEC成員忙于搶占市場份額,難以對是否減產達成統一意見,因此2016年OPEC減產的可能性不大。
另據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2016年美國原油產量僅會下降1%。趙魯濤認為,這個降幅不會對國際市場供給過剩的狀況起到大的緩解作用。
一方面產量不減,另一方面需求不旺,原油庫存數據節節攀升。加之美元進入加息周期,原油市場看空預期增加,而大國博弈和地緣政治沖突也將加大2016年油價波動風險。此次發布的《預測》判斷,未來一年,國際原油價格仍將保持低位運行態勢。
2015年,受原油價格下跌的直接影響,我國石油生產行業利潤大幅下降。“兩桶油”此前發布的中報顯示,中石油、中石化兩家公司石油生產板塊的毛利潤率分別為20.5%和17.6%,降幅明顯。
對石油生產商來說,油價腰斬意味著利潤下降,但對于煉化行業來說,則代表主要成本折半。2015年,煉化行業扭轉了之前虧損的局面,并實現較高的利潤增長率。
北理工管理與經濟學院碩士生導師呂鑫判斷,預計煉油與化工行業的低成本優勢還將在2016年持續存在,同時原油進口權有望進一步放開,行業前景相對較好。
煤炭消費占比料持續下降
郝宇表示,“能源新常態”主要表現為能源需求總量增速持續放緩,能源需求結構加速轉型,能源效率明顯提升,能源消費特點區域化、板塊化現象明顯,能源消費快速增長的經濟社會環境逐步改變,以及能源價格將長時間低位運行。
諸多數據表明,具備上述六大特征的“能源新常態”已經成為現實。《報告》提出,在“能源新常態”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間,更準確的說是在2019年,中國煤炭消費量有可能達到峰值,成為中國能源轉型的重要一步。
2013年,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
實際上,我國距離這個目標已經很近。據《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數據,2014年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占比為66%。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測算,我國煤炭消費占比到2017年可以下降到62%左右,到2020年有望下降到58%~60%,而到2030年,這一數字有望降至50%左右。
同是化石能源,石油與煤炭可謂是“難兄難弟”。在各國就應對氣候變化達成共識以及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石油不僅經歷了價格暴跌,還面臨其他能源的激烈競爭。
《報告》預測,“十三五”期間,我國石油需求量會溫和增長,年均增長率約為1.7%,同時石油需求在我國能源總需求中的占比會略微下降,到2020年達到17.6%。
唯一將會迎來高速增長的化石能源是天然氣。《報告》判斷,天然氣需求將在“十三五”期間實現高速增長,天然氣需求占比有望從2014年的6%提升至10%以上,到2030年有望進一步提升至11% ~13%。
責任編輯:于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