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在最新發布的中期煤炭市場報告中下調了未來五年的煤炭需求預測,并稱“煤炭在中國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結束”。
IEA在報告中預測,到2020年,全球煤炭用量將增至58億噸標準煤。未來五年煤炭用量年均增長率約0.8%,遠低于此前預測的2.1%。
IEA表示,中國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及產業結構調整打擊煤炭需求,可能面臨有史以來的首次需求觸頂。根據該報告,去年中國煤炭需求同比下滑2.9%至39億噸。
路透社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煤消費國,但隨著經濟轉向能源密集程度較低的領域,其煤炭用量已有所減少。中國政府致力于抑制煤炭消費量,以期清除籠罩在各大城市上空的霧霾,這亦打壓了需求。
報告指出,到2020年,全球燃煤發電的比重將由現階段的41%降至37%,這將是20年來的首次下降。近期舉行的巴黎氣候大會可能會刺激可再生能源得到更加廣泛的使用,而美國豐富的頁巖氣也將為煤炭雪上加霜。
隨著油價不斷下滑,天然氣價格隨之走低,得以順勢崛起成為煤炭的替代品。使用煤炭發展工業的英國已宣布到2025年關閉所有燃煤電站,提高天然氣能源的使用比率。12月18日,英國關閉了位于約克郡的最后一個深層煤礦,本土開采煤礦發電的歷史就此終結。
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此前曾發布報告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世界煤炭消費已經達到峰值,而對電煤的需求也正在萎縮。
IEA表示,全球煤炭消費在去年實現了本世紀的首次回落。用于發電的動力煤總需求下滑了0.9%,而用于煉鋼的冶金用煤的需求則上升了1.3%。IEA稱,由于重工業的用電量減少,使得電力需求低于預期,亦將推動煤炭消費量的下滑。
報告還指出:“美國頁巖氣、氣候政策更趨嚴格,而中國煤炭產能過剩和經濟減速都持續帶來壓力,導致煤炭供應過剩。如果中國真的達到煤炭需求峰值,那么過剩情況將嚴重得多。”
彭博智庫提供的報告此前預計,2016年煤炭供給過剩將達到4年來最高水平。動力煤的超額供給將高達1.18億噸,接近2013年的3倍。
IEA認為,需求減緩、環保政策以及替代燃料增加,都將使煤價維持在低點。動力煤價格已經降至或接近十年低點。
據全球最大的煤炭電子交易平臺GLOBALCOAL數據,紐卡斯爾港煤價已跌至52美元/噸。而彭博社收集匯編的數據顯示,交付至歐洲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安特衛普的煤價已降至約44美元/噸,成為2007年以來最低水平。
IEA署長比羅爾表示:“在未來四到五年,我們預計煤價將持續承壓,交易價格將保持低于50美元/噸。”
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提高,水力、風力和太陽能等在能源格局分配上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煤炭的需求量日益減少,伴隨著大量礦企的倒逼、合并和停產,煤炭產量也有所下降,不過,依賴燃煤發電的印度和東盟(ASEAN)依然顯示出強勁的需求。
IEA預計,印度將承擔未來五年煤炭用量一半的增長,而東盟煤炭需求將增加7900萬噸至2.18億噸,相當于同期全球需求增幅的逾1/4。來自亞洲的需求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歐美地區煤炭消費的減少,到2020年,美國煤炭消耗將下降750萬噸,歐洲需求將下降220萬噸。
IEA表示:“印度是僅有的一個煤需求強勁增長的大經濟體,而且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煤炭消費國。”
彭博社稱,盡管去年印度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用煤國,并將成為最大的動力煤進口國,不過其轉而成為能源密集型工業國的可能性很小。
報告預計,到2020年,印度動力煤進口將增至2.04億噸。由于印度本土煤炭產量不斷增加,2020年印度的煤炭海運需求可能只會在2015年的1.73億噸基礎上增加140萬噸。這意味著澳大利亞產煤商的獲利空間將非常有限。
IEA報告還指出,去年的煤炭供應亦呈現出自1999年來的首次下滑。中國和印尼煤炭產量減少,而美國、印度和澳大利亞的煤炭產量則有所升高。
IEA預計,鑒于印尼受到煤價下跌和中國進口減少的兩大沖擊,澳大利亞將重奪煤炭出口第一的“寶座”,成為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得益于印度仍然日益增長的煤炭需求,澳大利亞動力煤在未來五年間年均出口將增長4.5%。
責任編輯: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