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俄雙方去年簽訂兩份里程碑式的天然氣協議之后,輸氣時間表延遲的傳言甚囂塵上。
“我們預期東線項目大約在2020年左右實現輸氣,目前東線項目已經鋪設了70公里以上的輸氣管道,位于Chayandinskoye氣田的鉆井工作已經啟動”,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簡稱“俄氣”)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Andrey Kruglov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
去年5月21日,俄氣與中國石油(8.47, -0.01, -0.12%)天然氣集團公司簽訂了中俄東線供氣銷售合同。根據合同,俄氣經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合同總金額高達4000億美元。
Kruglov透露,今年俄氣對東線項目的資本開支計劃為400億盧布,明年則計劃支出約2000億盧布,“根據2013年的預算,整個計劃的投資支出約550億美元,但盧布兌美元的匯率暴跌,實際按美元計算的資本支出將低于這個水平。事實上,我們大部分支出是以盧布結算。”
此外,對于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否會影響天然氣需求,他表示,“中國經濟增速放慢只是暫時現象,目前天然氣只占中國能源結構的5%左右,相比之下,天然氣在日本、俄羅斯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則分別占22%、50%以上。”
成立于1989年的俄氣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擁有高達36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開采的天然氣占全球總量的14%,占俄羅斯全部天然氣產量的73%。該公司在俄羅斯境內擁有天然氣輸送管道總長16.9萬公里。
西線定價有望明年初出爐
在東線協議順利推進的同時,雙方再接再厲,于去年11月簽署了一份西線供氣框架協議。此后,關于西線項目推遲甚至取消的傳言便不絕于耳。
從今年年初,俄羅斯方面就不斷在為西線輸氣合同簽署造勢。俄氣(Gazprom)總裁米勒在今年2月訪問中國時表示,已經為阿爾泰線的建設做好準備。
“目前雙方仍在進行洽談過程中,包括價格、技術細節等,我們希望在明年春天能夠達成最終協議。中俄雙方已就西線在技術、財務以及銷售層面建立了定期互動,以財務層面為例,雙方大約每個季度舉行會議”,Kruglov透露。
Kruglov指出,高層也定期會面,針對各個專家組成員提出的問題進行協商,“目前整體的談判還是相對樂觀的”。
對于被稱為阿爾泰線(Altai Gas)的西線項目的具體輸氣時間,他顯得信心十足,“西線項目的建設難度要低于東線項目,該路線的大部分輸氣管道已經存在,為了擴大輸氣量,只需要鋪設平行的管道即可。此外,我們還需要鋪設一小段連接中國邊境的管道。整體而言,西線的氣源是已經開發成熟的西西伯利亞地區。”
根據中石油發布的消息,雙方簽署的框架協議規定未來俄羅斯通過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向中國供氣的基本技術經濟條款,確定供氣規模300億立方米/年、供氣量漸增期為4年至6年、供氣期限30年的合作框架以及下一步工作計劃等。
根據俄氣公司內部的資料顯示,在東線、西線項目正式完成以后,該公司在2020年有望每年向中國出口6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屆時,俄羅斯將占到中國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的17%。中國將取代德國成為俄羅斯的第一大天然氣客戶。
Kruglov指出,雙方此前針對西線項目簽訂的合作備忘錄(MOU),僅為就供銷意向、供氣路線達成初步的意向,“但具體的定價條款并未敲定,還有一些具體的技術細節,包括天然氣的熱量水平、含氮成分等。”
此外,他透露:“西線協議的定價條款將會參考東線項目,主要采用提貨和付款合同形式(take-and-pay contract),即雙方約定每年最低的采購數量,如果中方未能履行最低采購量,則需要對差額部分支付賠償。”
低油價最多持續6個季度
作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公司,石油價格與俄氣的長期供氣合同定價息息相關。
Kruglov表示:“目前的低油價只是正常的周期低谷而已,我們認為低油價不會長期持續下去。歷史經驗表明,通常低油價的周期最多維持6個季度左右。”
自去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一直“跌跌不休”,今年8月中甚至一度跌破40美元/桶水平,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低。自9月以來,原油價格一直徘徊在50美元左右,截至10月20日,ICE布倫特11月原油期貨價格盤中一度升至48.91美元/桶。
卡塔爾能源部長Mohammed Al Sada在10月11日表示,全球油價已經見底,2016年將呈現復蘇。他指出,低油價已經導致石油公司減少資本開支20%,因此未來石油產量增長低于需求增長。
市場普遍認為美國頁巖氣革命將改變全球的能源格局,從而導致油價長期低位徘徊。對此觀點Kruglov卻不以為然。“從生產成本而言,美國頁巖氣的成本大約為1.5-4美元/mmbtu,而我們自己的天然氣生產成本則僅為0.8美元/mmbtu,同時,頁巖氣需要大量的液化基建設施,而我們的天然氣只需要鉆井以及鋪設管道。”
他指出,雖然今年以來油價大幅下挫,但俄氣的天然氣銷售量卻呈現穩步上升,“以歐洲市場的每月出口而言,我們的天然氣出口量自今年3月起持續超出了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如果今年冬天天氣寒冷的話,天然氣出口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
數據顯示,俄氣今年第三季度向歐洲、土耳其市場出口了414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同比上升23%。其中,9月的天然氣出口量同比增加24%至133億立方米。
此外,Kruglov曾透露,該公司的長期合同價格通常與油價通過一定的計算公式掛鉤,但通常有6-9個月的滯后期。“雖然油價有不同的周期,但與油價掛鉤的計算公式仍然是一個合理的方式,有助于我們計算投資成本以及收回投資的周期。通常,我們的長期規劃周期為7-10年。”
俄氣向歐洲市場供氣的歷史長達近50年,目前該公司占據了歐洲進口天然氣約30%的市場份額。根據預測,俄氣計劃在2015-2017年期間向歐洲市場出口1500億-17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等待香港上市時機
面對投資巨大的東西線供氣項目,俄氣坦言正在積極尋找融資。
“根據初步協議約定,我們將負責俄羅斯境內的建設成本的融資,因此我們正在努力尋找亞太地區的股權和債券投資者。”Kruglov表示,仍在等待合適的時機啟動香港上市計劃。
俄羅斯央行[微博]已于2月16日與國際證監會[微博]組織(IOSCO)簽署了信息互換諒解備忘錄,為俄氣籌劃香港上市掃清了障礙。他透露,目前正與香港交易所的高層進行洽談,“目前的市場情況并不適合上市發行,我們正在準備一些法律文件并等待合適的時間窗口。香港上市的計劃仍在進行中”。
為了讓亞太地區的投資者更加熟悉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公司,俄氣的美國存托憑證(ADR)已于去年7月在新加坡實現上市。2月2日,中國評級機構大公評定俄氣公司本、外幣信用等級均為AAA,評級展望穩定,這是自“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企業所獲得的來自別國評級機構的最高級別。
由于油價下瀉、盧布貶值,外界普遍擔憂會拖累這家俄羅斯能源巨頭的業績。
“我們在今年上半年仍然獲得了25億美元的正現金流,并預期今年全年仍能維持正現金流,雖然相比去年170億美元的現金流或有所減少。事實上,在過去十年,我們一直維持了正現金流。”Kruglov坦言。
同時,他指出,雖然盧布兌美元的匯率大幅下挫,“但我們80%左右的資本開支為盧布,而65%的銷售收入則為美元和歐元,因此,同樣的外匯出口收入可以兌換成更多的盧布現金流。”
為了擺脫對歐洲市場的長期依賴,俄氣近年來精心部署“多元化戰略”,自2008年已經與越南簽署了海上開發協議,目前已向中國、韓國、日本、菲律賓、泰國等多個亞洲國家出口油氣產品。
按照其戰略規劃,截至2025年,俄氣公司30%以上的出口將銷售至亞洲市場。目前,俄氣每年向歐洲供應約1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其約超過60%的銷售收入來自歐洲市場。
責任編輯:于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