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后一家深層煤礦18日正式關閉,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由于煤對空氣的污染等問題,英國在過去60多年間已經逐漸使用天然氣、石油、核能和風能等替代煤炭,打造“后煤炭經濟”。
英國煤礦業1994年民營化后,逐漸被綠色能源取代,英國煤礦也面臨俄國、美國和哥倫比亞便宜進口煤的競爭。凱靈利礦坑已不具競爭力。擁有凱靈利礦坑的英國煤礦公司拒絕談論關閉礦坑一事,不過去年,當時的執行長麥克柯勞曾表示,國際煤價來到歷史低點和強勢的英鎊,都是關閉的原因。
作為重要燃料,煤炭曾與英國工業革命和帝國國運息息相關。煤炭工業曾是英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巔峰時期擁有約120萬從業人員和3000多家煤礦。
據悉,英國深層煤礦數量從1913年超過3000家,逐漸降低至零。到2014年年底,英國僅有數家露天煤礦依然運營。
2014年,英國煤炭消耗量只有4900萬噸,其中四分之三用于發電站。按照英國政府上月宣布的計劃,到2025年將關閉所有燃煤電廠,這意味著英國這一主要經濟體屆時將與煤炭告別,徹底轉入“后煤炭經濟”。
在巴黎氣候大會召開之前,英國政府決定全面關閉燃煤電站。英政府表示,計劃到2023年全面限制燃煤電站使用,到2025年關閉所有燃煤電站。
11月18日,英國能源大臣安布爾•拉德(Amber Rudd)在公布英國新的能源發展方向和能源政策時透露,十年內,英國將關閉現存12座燃煤電站,并新建眾多天然氣發電站以保障電力供應。
責任編輯:付鵬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