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石油連連下跌時,天然氣受大力支持,但是巴黎氣候大會之后,天然氣能否走完本世紀開始讓人擔憂。
巴黎氣候大會在2015年12月12日通過了全球氣候變化新協定,對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協定》文件上簽字。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截至目前,共有187個國家已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方案,這是全球范圍內盡可能廣泛的合作,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務實的合作。
《巴黎協定》包括沒有法律約束力的“決定”和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兩部分,涵蓋了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等內容。其中,各方決定“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全球將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使人為碳排放量降至森林和海洋能夠吸收的水平)”。
這個目標使得不少環保組織、科研人員和政商界人士認為,將會推動世界能源轉向更為清潔的新能源。環保組織350.org主管梅·伯文則說:“這意味著化石燃料時代或將終結。如果不把煤、石油和氣體燃料留在地下(不再開采使用),這一協定中確定的目標無法實現。”我國在巴黎大會之前也做出相應承諾,在2030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這對中國能源結構與技術發展形成巨大挑戰。
因此我國必須加速改變能源結構,大力發展使用非化石能源,開發綠色經濟的相關技術。雖然我國在極力加強節能減排和環保力度,但是依然擺脫不了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結構。
天然氣是大自然中存在的一類氣體,可做燃料,并且在燃燒后不會產生污染氣體,理論上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很多國家都在大力推崇天然氣的使用。為了開拓天然氣的利用市場,我國部分地方實行了天然氣的階梯計價政策。
天然氣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環境污染問題,舒緩地球溫室效應,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但是天然氣最終產物還是會有二氧化碳的產生,要實現在本世紀下半葉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天然氣的未來是怎樣還需要各方探究。
責任編輯:付鵬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