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氣候大會在全世界人民的熱切關注中順利閉幕,萬眾期待的大會成果文件《巴黎協定》也終于出爐。
自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以來,氣候談判經歷了數年的低谷,在6年后的巴黎重回全球政治議程高峰。兩周的談判,承載的是這6年中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從拯救多邊進程、重塑政治互信到重建機制設計的持續推進的最終成果。
協議相對公平、平衡、全面
確定溫升目標,設立目標時間點
據本土環保公益組織創綠中心有關專家分析,此次談判有著鮮明的特點——各方較為理性的期待、創造歷史的140多個國家領導參與、主要國家的積極靈活態度、東道主長期持續的積極斡旋和老練的現場把控。
從日內瓦的近100頁案文,到巴黎大會前54頁的案文,再到大會拖堂1天后通過的31頁的最終案文(其中12頁的巴黎氣候協議和19頁的決議),在德班大會以來逐步確立的自下而上模式基礎上,巴黎大會的最終結果是相對公平、平衡、全面的。
關于公約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區分原則,在協議序言和第二條中都明確提出反映公平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及各自能力原則,并考慮各國不同的國情。
資金議題積極的一面是設立了最晚2025年制定資金目標的時間點,并明確以1000億美元為資金目標下限。
在長期目標上,各國承諾到本世紀末將全球平均氣溫增幅控制在遠低于2℃的水平,并向1.5℃溫控目標努力,以降低氣候變化風險;并邀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于2018年發布關于1.5℃目標的特別報告。
巴黎氣候協議明確了從2023年開始以5年為周期的全球盤點機制,包含對減緩行動以及資金承諾等較為全面的盤點,促進未來各國逐步提升氣候雄心,彌合實際氣候行動與承諾的差距。此外在2018年建立一個對話機制,盤點減排進展與長期目標的差距,以便各國制定新的INDC。
損失與損害機制方面,協議明確了華沙損失和損害國際機制將繼續進行,以回應發展中國家的訴求。但強調這一機制不會成為任何責任或賠償的基礎,這也回應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擔憂。
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發達國家減排力度不夠,援助資金細節未落實
盡管廣泛照顧了各方關切,《巴黎協定》中仍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尚存在需要完善的內容。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協定還有一些地方可以進一步完善。按公約要求,發達國家在減排方面應率先大幅度減排,但目前他們力度還不夠。發展中國家最迫切希望解決的是,發達國家為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協定中相關內容也較弱。
目前協定中資金援助未明確落實細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尚未就2020年后的援助資金規模達成一致。后2020年氣候資金安排將在2025年前達成新的量化目標,這意味著中期資金數量仍然模糊,有可能在2020~2025年出現斷檔。
協定未對任何國家設定減排目標,各國將根據國內政治經濟情況自主擬定減排計劃。盡管大多數國家已提交減排目標計劃,但有分析認為,這些減排承諾仍不足以使全球升溫速度控制在2℃以下。
針對這些問題,世界自然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與一些專家呼吁,新協定需要不斷加大實施力度,各國政府要落實國內氣候行動,進一步縮小減排差距,積極投資能源轉型,保護弱勢人群和生態脆弱地區。
中國積極扮演領導者角色
國際上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國內開展低碳轉型
“中國在這次巴黎會議上扮演了積極的領導者角色,”創綠中心理事楊富強指出,“盡管如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從政府到企業到民間社會的能力建設,來更好地引領全球治理進程及國內的綠色低碳轉型。”
2014~2015年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名字與氣候變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關鍵時期,無論是中國提出爭取在2030年實現碳排放峰值(2014年習奧會),還是全國碳市場啟動時間表以及中國將為南南合作出資31億美元(2015年習奧會),都是由最高領導人宣布氣候相關的重要承諾。
巴黎會議更是自1992年達成公約后長達20多年的談判中,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的全球氣候大會。巴黎大會再次印證了,中國在氣候議題上的姿態越來越開放與自信,在南北方國家之間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協調作用,促進不同集團陣營的互信與共識。氣候外交、南南合作與中國建立負責任大國外交的戰略相匹配。
中國的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之路正愈加明朗,步伐也愈加堅定有力。在剛結束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綠色發展已成為未來五年規劃的主要戰略之一。2016年開始的“十三五”規劃,有望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的管理方式。將于2017年啟動的碳市場,以及繼續推進的電力改革和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都將成為中國進一步深化低碳轉型的重要推手。
領導人如何看《巴黎協定》?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應對全人類面臨的最為復雜的氣候變化問題,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全球合作新時代。全球所有國家為了共同目標采取共同應對措施,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這曾經無法想象,現在勢不可擋。
美國總統奧巴馬:
《巴黎協定》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它建立了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持久框架,傳遞出全球堅定致力于低碳未來的強力信號。但全球不能因此而自滿,因為氣候問題不會通過這個協定而解決。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世界各國團結一致應對氣候變化,這是向子孫后代移交更加健康的地球、更加公平的社會和更加繁榮的經濟的最后機會,全球氣候變化新協定將引導世界向全球性清潔能源過渡。
印度總理莫迪:
巴黎協定的成果沒有輸贏。氣候正義才是贏家,我們全都將邁向更綠色的未來。氣候變化依然是一大挑戰,但達成此協定顯示,每一個國家都甘于面對挑戰、共同努力求取解決方案。
德國總理默克爾:
氣候變化協定首次賦予整個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采取行動的義務。盡管還有很多工作擺在面前,但這是希望的標志,能夠成功保障數十億人類未來生存的條件。
英國首相卡梅倫:
《巴黎協定》不僅展示了國際社會的團結一心,也為子孫后代保護了地球。協定是未來世界的關鍵一步。
責任編輯: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