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個締約方日前在巴黎達成《巴黎協定》,這項歷史性協定的簽訂,被認為是“拯救地球的最好機會”。《巴黎協定》不僅強調了2攝氏度溫控目標,更是提出各方將努力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專家認為,《巴黎協定》作為2020年后的減排行動綱領,為生物燃料在二氧化碳減排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提供了歷史機遇。
由于生物燃料在二氧化碳減排方面表現出色,因此生物燃料的應用擴大將帶來巨大的減排收益。在國際能源署(IEA)預計的情景下,生物燃料在實現可持續生產之后,每年可避免2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成為交通行業第五重要的減排源(最主要的是車輛能效的提高)。
國際能源署曾發表的一份題為《交通用生物燃料技術路線圖》的報告,其中提出,到2050年,全球生物燃料可以替代5500萬噸到7500萬噸石油,同時不會對環境及糧食安全帶來重大負面影響。也就是說,生物燃料在運輸燃料中的比例可以由目前的2%上升到2050年的27%。
彭博新能源財經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約17.5%的農作物秸稈可作為二代先進生物燃料的生產原料,預計到2030年,生物燃料有望替代全球約一半的汽油需求量,全球將迎來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新一代生物制品行業的高速發展期。
國際能源署的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50年,先進生物燃料可創造的經濟收入將由當下的1萬億美元激增到4.4萬億美元,同時提供數百萬個直接就業崗位。報告列舉了先進生物燃料可為各國創造的直接就業崗位數量:中國約290萬,美國約140萬,巴西約100萬。同時,鑒于先進生物燃料排放的溫室氣體比化石燃料少80%,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也可得以緩解。
責任編輯:李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