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氣候變化大會12月12日晚通過全球氣候變化新協定。協定將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
當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定》。協定共29條,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
中國始終堅持“制定切實的路線圖”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當天在大會閉幕式上說,雖然協定并不十分完美,但是中方對協定“完全支持”。協定凝聚著各方最廣泛的共識,體現了世界各國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衡。他敦促發達國家切實兌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的承諾,為2020年后加強行動奠定堅實互信基礎。
解振華認為,在與各國共同努力的過程中,中國為推動達成協定作出了建設性貢獻。中國始終堅持協定是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加強行動的階段性成果,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最終達成的協定也體現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巴黎協定》確立了2020年后以國家自主貢獻為主體的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安排,重申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平衡反映了各方關切,是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協定。
洪磊指出,中國一直積極推動巴黎談判取得成功。習近平主席就此多次與有關國家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并出席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式,系統闡述加強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張,為談判提供了重要政治指導。中方團隊本著負責任、合作精神和建設性態度參與談判,為促成大會達成協議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鄒驥透露,沒有中國的堅持,最終的《巴黎協定》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體現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協定中敦促發達國家締約方提高其資金支持水平、“制定切實的路線圖”的內容就是中方提出并堅持的,最終正式寫入協定。
“沒有‘制定切實的路線圖’這個表述,發達國家關于2020年前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應對氣候變化支持資金的承諾就成了畫餅。”鄒驥說,“有了路線圖這個說法,明年開氣候變化大會,我們就可以以此為依據來討論了。”
國際社會歡迎《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通過后,一些國家領導人和國際機構高官發表講話或聲明,對協定的誕生表示歡迎。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巴黎協定》成為減少氣候變化風險這一歷史性旅程中的決定性轉折點。各方為達成有雄心的、靈活的、可信的和持續有效的協定,展示出靈活性和團結一致。這曾經無法想象,現在勢不可擋。
法國總統奧朗德表示,為了達成這個協定,已經等了40年,但《巴黎協定》并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他承諾,法國政府將為實施《巴黎協定》做好一切準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的聲明說,新協定是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過程中邁出的關鍵一步,各國政府應當將表態落實到行動中。拉加德認為,碳排放定價不僅鼓勵低碳投資,還有助扶貧,并減輕家庭和企業的稅收負擔。她期待各方就碳定價開始對話并付諸實踐。
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巴黎協定》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它建立了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持久框架,傳遞出全球堅定致力于低碳未來的強力信號。但全球不能因該協定而自滿,因為氣候問題不會通過這個協定而解決。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說,在全球氣候政策中,巴黎將永遠與這個歷史轉折點聯系在一起,《巴黎協定》是國際社會第一次達成共識為應對氣候變化而努力。
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巴黎協定》不僅展示了國際社會的團結一心,也為子孫后代保護了地球。協定是未來世界的“關鍵一步”。
責任編輯:李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