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氣候談判的關鍵時刻,巴黎時間12月8日,歐盟宣布與79個非洲國家、加勒比與太平洋國家(African, Caribbean and Pacific countries: ACP)結盟,并宣布在尋找更雄心勃勃以及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的立場上保持一致,為此動用了4.75億歐元。
這些非洲國家、加勒比以及太平洋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的陣營(G77+中國)。不過,從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失敗之后,歐盟逐漸開始加強與這些國家的氣候談判集團結盟,爭取其支持歐盟的氣候立場。
當日下午,屬于發展中國家陣營的大國基礎四國(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召開新聞發布會,強調了發展中國家陣營的團結。
代表這個談判集團的30國領導人已經發表聲明稱,承諾提高國家氣候行動以促進達成更具雄心的巴黎協議,呼吁聯合國成員到2050年實現零排放,并努力推動在巴黎氣候大會將溫控目標從2度提升至1.5度。
更多國家支持1.5度溫控目標“減排傷害經濟增長是個神話。”哥斯達黎加外交部長岡薩雷斯(Manuel Gonzalez)在聲明中說,“將溫控目標定到1.5度以下將不僅僅帶來安全與繁榮,更會帶來正義。”
孟加拉國環境部長曼舉(Anwar Manju)說:“我們拒絕在巴黎成為國際社會的犧牲品。任何將我們的生存權扔出談判桌的做法都是紅線。所有的締約方都有責任行動,不這樣做就是犯罪。”
多位知曉巴黎氣候談判內情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支持1.5度溫控目標的締約方正變得越來越多;聯合國與歐盟可能是氣候脆弱國家聯盟的主要支持者。
另一個凸顯的談判集團,是由25個“志趣相投”的發展中國家建立的LMDC集團,成員包括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和沙特等。數年前建立的LMDC集團被看作是“共同但有區別責任”(CBDR)原則的捍衛者,堅定主張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要求,發達國家應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所有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
氣候資金問題突出
巴黎當地時間12月8日下午2點,基礎四國成員中國、巴西、南非、印度在巴黎談判的大本營勒布爾熱(Le Bourget)發表聯合聲明稱,基礎四國致力于在巴黎氣候大會上達成一個“全面的”、“平衡的”、“有雄心的”以及“擁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
基礎四國再次強調了巴黎氣候協議必須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簡稱《公約》)的原則制定,即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公平的原則以及各自能力的原則。
不過,歐盟以及其他發達國家認為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逐步淡化《公約》的原則,認為主要經濟體應該承擔更多的減排和資金責任。
“我們絕不允許淡化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印度環境、森林以及氣候變化部部長Prakash Javadekar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非常強硬。
不過,基礎四國也表示了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要根據各國不同的國情,各國采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另外,在資金議題上,基礎四國部長希望此次大會能夠建立一個進程或是機制增強資金的透明度,并督促發達國家以每年1000億美元作為出發點,在2020年后逐步擴大對發展中國家資金的支持。
目前,由于缺乏資金的統一核算機制,導致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在氣候資金問題上的不信任。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也表示,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南南合作的方式自愿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的支持。同時,他也歡迎私營部門參與氣候融資。
“氣候資金越多越好”,解振華表示?!?/p>
責任編輯: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