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日,在巴黎舉行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中國角”企業日邊會上,22家公益組織發布《綠色低碳城市發展十項要則》,為中國城市向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轉型提出建議。
《要則》指出,中國的城鎮化速度和規模史無前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然而,粗放的城鎮化模式也對中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沖擊。目前,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的必要性,決心走出一條“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基于對現狀的分析,以及對國際國內經驗的總結,支持中國綠色低碳城鎮化的22家公益組織共同推薦十項要則,為中國城市管理者和項目執行者提供決策參考。
這十項要則從低碳城市形態、高效資源利用及包容性城市治理三個維度提供建議,其中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步行、自行車、公交一體化的交通網絡;通過合理城市布局、高效公交網絡等減少私人汽車使用;建設高質量公共空間;發展低碳工商業重視能源利用效率的監測管理,以及產業共生、發展循環經濟;降低建筑實際運營能耗和環境影響;垃圾減量和低碳化;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支持城市治理中的公眾參與;吸引城市融投向綠色低碳發展傾斜。
在中國,城市是溫室氣體減排、履行國家減排承諾的主戰場。2015年9月,中美氣候領導峰會上,為支持中國在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北京、深圳、廣州、四川等省市共同發起成立“率先達峰城市聯盟”,北京、廣州等地更承諾將提前十年達峰。發布方認為,《要則》涉及用地、交通、建筑、產業這幾大碳排放關鍵領域,可供地方城市在制定具體計劃時參考。
附:22家公益機構名單 (排名按英文首字母順序)
建筑2030(Architecture 2030)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CANGO)
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CBCSD)
中美能源合作項目(ECP)
美國環保協會(EDF)
能源基金會(EFC)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EFG)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iCET)
國際城市管理協會(ICMA)
國際城市管理協會中國中心
交通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TDP)
綠色創新發展中心 (iGDP)
可持續發展社區協會(ISC)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
橡樹基金會 (OAK)
保爾森基金會(PI)
生態輪回(TEST)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UNDP China)
美國城市土地學會(ULI)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責任編輯: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