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環境污染與健康論壇日前在河南新鄉醫學院舉行。來自韓國東亞大學、大邱加圖立大學和我國北京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1位專家,圍繞大氣顆粒污染、重金屬污染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據了解,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與職業衛生學系主任郭新彪帶領團隊發現,PM2.5污染的來源不同,成分有較大差別,因此對健康的影響也有很大差異。而將空氣顆粒性污染的衡量標準進一步細化,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污染來源中的重點污染成分進行區別和重點治理,比較符合中國目前PM2.5治理工作的實際情況。
新鄉醫學院特聘教授吳衛東介紹說,缺失谷胱甘肽轉移酶M1亞型基因的人呼吸道細胞對PM2.5毒作用易感,而中國有50%的人缺失該基因。同時,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對PM2.5的毒作用易感。
東亞大學研究團隊則在對重金屬污染的生殖毒性進行研究后發現,食用汞污染水系中的魚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其中對女性的危害要比男性高。而且,汞和砷污染都有生殖毒性,能將污染從母體傳遞到胎兒。
責任編輯:付鵬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