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空氣質量也越來越受重視,除了有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外,還有車內空氣質量標準(即將出臺)。空氣質量標準不只是針對空間較大領域,現在人口密度高的公共區域的空氣質量標準呼聲越來越高,地鐵內的空氣質量,被認為是室內外最臟的地方。
2014年5月,英國《每日郵報》刊登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調查研究,發現在英國的室內外各種環境中,地鐵里空氣最臟。研究人員選擇了6名身體健康的志愿者,讓他們隨身攜帶空氣檢測儀,隨時監測自己所到之處一天的空氣質量。監測結果發現,地鐵中的空氣質量最差,每立方米的PM2.5濃度達到64微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為保證人體健康,每立方米PM2.5數值不應超過10微克;歐洲標準略低,為不超過25。而早在2011年,我國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教研室主任宋偉民等專家調查研究也發現,地下車站的空氣污染程度超過地上車站,二氧化碳作為判斷車站污染程度的重要參數,濃度最高時超標2倍。
地鐵考慮到乘客停留時間短,流動密度高,環境封閉,因此設計地鐵空調系統時,主要考慮的是溫度、濕度等因素,對空氣質量考慮不足。我們進入地鐵站,有時候會感覺胸悶體感不適,而且人越多,這種不適感越強烈,這都是由于地鐵空氣質量差的原因。
乘客從外面帶進一部分灰塵,地鐵列車與鋼鐵軌道的機械磨損,會有大量的鐵元素和錳、鉻和鎳等其他微量合金元素進入空氣中。有關研究也顯示地鐵系統環境中金屬元素鐵、鉻、錳、鎳等的水平比其他環境要高得多。地鐵系統的建筑物主要在地下,四周土壤均可釋放氡氣,會存在著氡污染。而且地鐵內的裝飾物也會釋放出醛類、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地鐵由于相對封閉,污染較難擴散,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而地鐵工作人員長時間在體貼站內,受環境中金屬粉塵的危害已久。
因此類似于地鐵空間、人員密度高環境下的空氣質量更需要高度重視,筆者期待相關標準盡快出臺。
責任編輯:付鵬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