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剛剛公布的2011年在華業績,對能源領域的投入成為ABB中國公司主要的業務增長點。
最近,ABB中國公司在北京公布了在華年度業績。2011年,ABB在華銷售與投資增長均創新高,銷售額達到51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21%;投資額達2.3億美元,比往年增長了一倍。
據悉,過去6年,ABB每年在中國的投資額大約在1億美元左右。2009年以來,中國經濟逐步放緩,但ABB卻逆勢而動,增加了投資,使得2011年ABB在華投資翻番。ABB北亞區及中國首席財務官齊樂表示,2012年ABB在華投資仍會保持和去年持平的水平。
雖然政府工作報告提出GDP增速下降到7.5%,但ABB北亞區負責人、ABB(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方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ABB在中國的長期市場仍非常樂觀。他表示,在“十二五”規劃中涵蓋的節能減排(www.5q53.com)、提高工業生產率等重點領域中,ABB都可以提供領先的技術支持。
同大趨勢緊密結合
在全球經濟都面臨困境的2011年,ABB集團仍然獲得多筆大額訂單,其中很多項目都與可再生能源有關,如德國海上風電線路項目訂單超過10億美元。
而在中國,2011年ABB的最大的一筆訂單來自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總額達3.5億美元。據方秦介紹,該項目的技術經驗還為ABB在印度贏得了9億美元的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訂單。
同時,ABB也加大了同本土企業的合作,和國電南自強強聯合,建立了南京SAC自動化有限公司,共同投資17.5億元,合并了雙方的電網自動化業務。從規模來看,該合資公司將在市場上位列第二。這也是ABB目前在中國投資的最大項目。
方秦表示,ABB中國的兩大主要業務電力和自動化2011年都取得了較好增長,尤其是在增效節能、發展可再生能源、城市化,以及產業升級等方面,“發展趨勢和中國市場的大趨勢密切相關”。
據悉,ABB在華業務主要由中國本地業務支撐,85%的銷售額都是來自于本地制造。目前,ABB在中國有35家本土企業,2011年新增了5家,員工超過1.83萬人。無論從銷售額還是訂單額方面,ABB中國都已經上升到50億美元的階段。
同時,ABB中國在2011年取得了50%的出口業務增長,產品出口到40多個國家,包括成熟市場中的澳大利亞、美國、德國、日本,以及新興市場的印度、巴西、沙特阿拉伯等國。
投資助推業績突破
對于這些創紀錄的表現,方秦將其歸功于ABB長期的在華投資,特別是對人才、技術、產能等方面持續地投入。此次投資額翻番主要用于在華企業的優化和技術發展。
2011年11月,ABB集團發布了五年中期戰略,其中包含幾大側重領域。首先,尋找和發掘顛覆性機會,不斷加強創新和產品管理;第二,有原則的并購,在中國把這個戰略調整為“強強聯合”,這些合作不僅面對中國市場,也面對國際市場;第三,拓展核心業務,充分利用大趨勢帶來的機會。
方秦指出,所謂“利用大趨勢”,即利用“十二五”規劃里面已經清晰列出的很多領域,如增效節能、提高生產率、發掘國內市場、發展可再生能源等。
而對于顛覆性創新,方秦強調,ABB的發展離不開研發投入。去年,ABB在中國擴建了很多研發中心,未來還將不斷加大投資。方秦舉例說,ABB在50年前就開始研發高壓直流輸電技術,是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發明者。但直到最近10~15年,這一技術的市場才開始大規模起步。但一經起步,該技術就為ABB贏得了數億美元的訂單。
最近,中國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的問題困擾著一些國際企業,但方秦卻明確指出,中國已經是ABB集團重要的人才基地,還向集團的海外業務輸送了人才。去年ABB中國新增加員工2000多名,在人員培訓上的費用比以往增加了80%。
2012持續增長
最近,中國把GDP的增長目標降到7.5%。在2011年實現創紀錄的增長之后,方秦表示,2012年ABB的增長并不會相應放緩。
方秦作出這樣判斷的原因很簡單在“十二五”規劃中強調的工業增效節能、提高生產效率等方面,ABB都極有可能取得較好增長,特別是發展高端設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方面都存在新興趨勢和新業務機會。
方秦指出,2012年ABB中國將重點發展智能電網、石油天然氣、水處理、石化等領域的業務。
從投資來看,ABB認為中國在輸電方面還會有比較大的投資,尤其是特高壓交流、直流輸電。方秦表示,直流特高壓技術比交流技術更加先進,而這正是ABB的領先技術。同時,配電領域、智能電網等方面的投資也將逐漸加強。
對于目前問題頗多的可再生能源,方秦認為,從長期來看,新能源有非常好的發展趨勢。在經歷了市場整合之后,風能、太陽能市場還將保持持續性發展。而ABB能獲得的商機將來自新能源并網。
“新能源接入是一項綜合技術,ABB有非常強的新能源接入技術和能力,未來在這方面將大有作為。”方秦說。
而在目前還沒有開啟的電動車市場方面,ABB則已經布局了直流和交流充電技術。方秦表示:“在中國,任何事情的啟動速度都要比其他國家快。這個領域雖然現在還沒成熟,但一旦啟動,我們相信發展會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