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閉幕進入倒計時,截至目前,北京、河北等28個省市自治區都將環境污染、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黑臭水體、土壤修復等作為重要議題寫進工作報告之中。治霾、治污、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環保督察整改等成為向污染宣戰的高頻率詞匯。
在實際行動中,部分地區已發布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年預算(草案)的報告顯示,多數省市自治區的節能環保預算已上調,其中北京2017年節能環保的預算金額比2016年上調超兩成。
記者統計了部分已公布的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年預算(草案)的報告發現,作為霧霾重災區的北京、河北、山西等地已上調了節能環保預算。其中,北京2017年節能環保預算為338.45億元,比2016年的275.61億元的預算上調了22.8%。河北2017年節能環保預算為172.18億元,比2016年的預算上調約12%。
去年和今年節能環保預算在一般公共總預算的占比(預算單位:億元)上述數據出自各地2015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6年預算報告、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年預算報告節能環保所包含的方面很多,大體上有環境保護管理事務、環境監測與監察、污染防治、自然生態保護、退耕還林、風沙荒治理、污染減排等。不過,大氣污染治理始終是一個比較大、更多人可直觀感受到、也備受關注的領域。此外,北京2017年節能環保預算大幅提高也與其正面臨的大氣污染治理和其他節能環保方面的壓力有關。
責任編輯:李濤